總是對孩子使用臟話暴力 匿名 2018年07月04日 22:31 IP屬地: 寧夏 我26歲全職太太,老大5歲多,老二1歲一個月!老公其實也不錯!都是自己一邊做生意一邊帶孩子!我對孩子一點耐心也沒有!總是用各種臟話,打他!感覺一點點小事我就會特別生氣!自己一點耐心也沒有!打孩子的時候感覺腦子有病一樣!打了就后悔!哎。感覺自己是不是有心理疾??! 被瀏覽6475次 回復
這似乎和你的成長環境有一定關系,
一個人帶兩個孩子真不容易,也許是帶的累了,需要發泄下,可是孩子還小又不是他們的錯不應該承受你的臟話和暴力,好在你能發現。
對待孩子的當時讓你自責,同時你又控制不住。這種矛盾一定讓你非常難過。同時發生這樣的事,一定有原因,找到他們也許你就能夠拜托困境。生活中的問題并不能頭疼醫頭腳痛醫腳。如果你需要幫助可以私信溝通
看起來你有很多的情緒被孩子激發了。先學習處理自己的情緒吧。再多的方法情緒上來了就都忘了。
你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這一點挺好!希望你堅持到把問題解決為止!
都是為一些什么事打孩子???如果說得具體一些,才可能幫到你。
還有,你小的時候,是不是父母也經常打你???
對自己的覺察是個非常好的提醒,放下自責,帶著好奇對自己多一些了解和懂得,當自己懂得時,就可以有選擇地去面對問題,對孩子也會有更健康的養育方式。
對待孩子的方式有一點自責和后悔,您希望自己的情緒能更穩定一些,多一些耐心對待孩子,但是感覺自己沒有辦法克制自己。所有的情緒都是有源頭的,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也意識不到他們來自于哪里,可喜的是您能夠及時反思,如果需要,我很愿意陪你一起去探索,通過專業的心理測評了解您的情緒狀況,給予針對性的建議
帶孩子之余,上一上親子的各類的學習班吧。
這說明你本身處于一個嚴重焦慮的情緒狀態,平時也不善于進行正確的疏導和控制,當被孩子的一些行為刺激后,就會將自己內心積累的不滿轉移到孩子身上,通過這樣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緒。雖然你會后悔,但并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長期以往將帶給孩子怎樣的負面影響,也沒有真正有意識的去調整和控制自己。
你要做的是多給自己一點時間照顧好自己哦,媽媽內心不穩定是非常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建議您找個幫手給自己放松一下,帶孩子確實辛苦,需要放松和心理疏解的。
你好!從你的描述里感受到了你的情緒,這種情緒壓抑在你的潛意識里,當孩子鬧騰、或者不如你的意愿的時候、就會觸碰到你內在壓抑的情緒,也許你不知道這個情緒來自哪里?這和你的成長經歷有關,在你的原生家庭里,誰這樣對待你?
你“26歲,全職太太,兩個孩子,自己帶孩子”,這樣年輕的你也會有自己的夢想,可是,孩子需要照顧,這些都是背負在你身上的壓力,這些壓力都會轉化為情緒,只是你一直壓抑著,而孩子出現的一點小事都會引爆你情緒的,你就會把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所以,你需要在生活中盡量減輕自己的壓力,心里感覺壓抑的時候,找其他的方式排遣,比如逛街,運動,出游,找閨蜜聊天,這樣,孩子就不會成為你少有的釋放情緒的出口了。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不要讓自己過得太累,你的狀態好了,孩子和家人都會很輕松愉快的。
帶孩子,有失控行為
1、你的情緒,出現了
2、有自責
3、帶孩子本身很辛苦
4、解決,需要方法和操作
行于心,從心感受,歡迎咨詢。
人一般情況下曾經怎么被對待,后續就會怎么對待別人。自己也討厭這種模式,但是又沒有更好經驗去處理。這時候做自我成長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一來撫平自己曾經的創傷,二來擁有更多的愛去愛身邊的人。一個點的改變,生命就會變的截然不同。
家族模式是一個傳承。您現在這個樣子,跟自己原來的成長環境有關系。仿佛也看到了您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充滿了暴力??梢試L試接受一些專業的咨詢幫助,從而改變自己的模式。
你好,感覺到你挺不容易的.既要操持家務,又要帶好孩子.你覺得自己沒耐心,容易生氣,這充分表明了你是位對自己有要求的母親。 你覺得打孩子時候,自己都不像是自己了,有一種失控的感覺,往往事后很后悔。我很心疼你,也很心疼孩子。有時間的話我們可以聊聊。
親子關系的模式,絕大部分來源于你自己的原生家庭,如果你小時候父母就是缺乏內心,用打罵的方式來和你相處,那么當你自己有了孩子,就很容易沿襲到這個模式,用在你孩子身上,這是很多人會出現的現象,并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你沒有接觸過其他模式,當你情緒一上來,思維就會失去控制力,很自然地會使用最習慣最熟悉的模式,因為這些模式已經深深印在你腦里。
但是,這位媽媽,你不必太擔心,現在你已經覺察到你的模式對你的限制了,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信號,透過不斷的覺察,把覺知力帶到親子關系中,你自然就會把這些在潛意識里的模式意識化,通過不斷的覺察,就會有能力看到這些潛意識模式對你的影響,另一方面,平常多做梳理情緒的工作,使情緒不再壓抑,那就不會因為小事遷怒孩子。希望我的分享能幫到您。
我們對待子女的方式大部分可能會承襲我們在原生家庭中學習的模式,也許您也曾不斷的告訴自己不要這樣,甚至像您說的充滿悔恨,但是決定我們是誰的是我們的潛意識。
還看到了,您一邊自己做生意,一邊帶孩子,這個過程您快樂么?是否有疲憊的感覺?如果可以,是不是也允許讓自己休息休息,給自己一些時間和關愛呢?
首先能夠抽出時間帶孩子,就說明已經是想做一個孩子的父母了,而不是逃避,至于如何做,很多父母沒有專門學過,也沒有父母證書可以考,也就是說大部分父母都是非持證上崗的!
教育孩子,首先要建立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是長期的,潛移默化,靜待花開的過程,父母要學會延遲滿足,眼光放長一些。這個過程父母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做應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這是基礎的觀念。
如孩子的生活習慣非常重要,這會影響到以后他的學習習慣,因為都會有專注力的問題。一般3歲孩子,就可以學會吃飯要專注,每天按時獨立吃三頓飯,吃飯時不看電視,不拖拉,不挑食,不剩飯!這樣包括其他事情也如此訓練孩子自立自強,自律自信。
當你想通過對孩子兇,解決當下某個問題的時候,你停下三秒想一想這樣的效果會不會好,可能長此以往,孩子長大后性格也如此那就是害了他!而是應該學會延遲滿足,平靜的耐心的用情感引導的方式,詢問孩子事實,感受,需要,讓孩子積極想辦法?
另外,還有八字方針,送給你——微笑、閉嘴、收手、靜候。
這樣的孩子在靜待花開后,就會成為有歸屬感和價值感,成為他想成長的人!